雖然最近真的忙到快要爆炸,不過只要是有關分享的事情,還是會讓我手癢,這次接到某大學的邀稿,他們請我分享有關贊助這回事,所以就大略寫一下,若有不足等到我有空時再逐一補上
在討論學生拉贊助這件事情之前,先來探討,為何要拉贊助?這必然會得到一致的答案【錢不夠用】,這是學生組織活動開始籌備時,都會上演的戲碼,雖說學校並不贊同商業行為進入校園,但礙於校內【個體單位】資源有限,只好讓大家自由發揮。
贊助說穿,就是找到互相需要的合作單位,以資源交換方式共創彼此利益的行為,目前最常看見的就是以錢交換廣告、以物資交換廣告、以物資交換廣告、以品牌換廣告(公益)…等,由此可知道錢不會是唯一的選擇項目,而爭取贊助的對象也不會只限於具備商業屬性的廠商(例如:校內單位、公益單位廣義說起來都可以算是合作單位),由於教育部許多計畫在執行的因素,校內也有不少單位擁有資源可以找找看是否有計劃合作機會。
這是一種人際關係與負責任的訓練,對於沒有經驗的同學,可能連站出來講話都需要極大的勇氣,除此之外更要有被拒絕、刁難、問倒的厚臉皮,指導社團雖沒幾年,但遇到的問題百百種,加上自己的經驗並給予建議後,大部分都能夠闖關成功,以下就以新手面對廠商時,最常遇到的問題與大家分享:
這樣的情形雖不多,在一些屬於服務業的大型廠商容易出現(電影院、餐飲業…等),此時考驗公關是否足夠認識該場活動的屬性以及所需,在這樣的前提之下,其實仍然可以做些思考。如:電影票的贊助外,是否能夠提供門票優惠或現場有特映會的裝置、娃娃…等,這都是可以考量的點,你說理由為何?當然是增加活動現場的熱鬧、精采度,可以告知對方除電影票外,增加這些項目可幫助他們推廣…
最保險的方式,其實還是在前往與廠商對話之前,對活動有一定的認識是基礎,多找有經驗的前輩聊天,準備好可能被問的問題,可防範未然,也可與邀約總召、副召一同前往,避免接回的任務,超出團隊的負荷,導致自己進退兩難喔!
收下企劃書以及合約書之後,卻遲遲沒有等到商家的答覆,這是常見的狀況,身為公關,要記住追蹤這件事情,是由提案方所負責的,千萬不要被動的等帶,而且要做到令人不討厭,以下提供步驟給各位參考
1.提案結束當下,立即敲定下次見面或再次詢問時間。
這點很重要,必須要有明確的時間點,大多的社團就是漏掉這個要點,導致乾焦慮
2.會面結束當天可傳封簡訊或Email感謝對方撥冗。
可提升好感,增加成功機率
3.會面前一天,電話或簡訊關心進度。
千萬不要直接問贊助進度為何,這是不禮貌的,必須要把廠商當成朋友,並友善提醒明天的會面
4.對方開始推拖,不願給予正面答覆。
此時可施予【如膠似漆,若即若離】策略,讓對方知道我們很想得到這方面贊助,但該項目可能也有其他廠商在等待,並提供更多此活動成功可能性照片給對方,但若是不可求,記得及早放棄,避免最後兩頭空。
這幾年我時常聽商家形容史上最大詐騙集團是【學生贊助】,或許你想反駁,但大多社團收了錢就消失,這不就跟詐騙集團沒兩樣?
現今,商家對於學生拉贊助是以【協助、幫助】的心態,雖然可能只是少數金額,儘管商家與你的關係一開始是建立在利益合作上,但在贊助的訓練中,其實最重要的一點不外乎人際訓練,如何讓廠商願意與你做朋友,這就非常重要了! 商家當下可能會拒絕你,但不見得未來會,我曾經建議社團在拜訪之後,傳封簡訊感謝商家,意外的事情發生,最後商家為他介紹其他的店家補足不足的金額,所以,你覺得呢?!
我曾經看過某店家牆壁上貼滿社團的感謝狀及照片,坐下來了解發現,原來是該社團在某次結束之後,必定會大合照加上感謝狀以及相關的成果展現書面,小小的行為,一張10元不到的感謝狀,帶來的是無限的肯定以及負責任態度的展現。
我曾經擔任過商家的行銷企劃,只要有學生來想要談贊助,我都會放下手邊工作,讓他們有半小時時間可以跟我對話,但我遇過,極度誇大贊助所能帶來的效益,辦在200多人的會場跟我聲稱現場會有上千人的效益? 這是匪夷所思的,雖然贊助金額可能不大,但這很明顯過度誇大。最後,我將當年度的贊助預算都給予某系的小型歌唱比賽中(雖然當天告訴我可能只有數百人,但我感受到他們的用心),並通知其他的社團,相對於上百人的活動為何會這樣選擇,讓他們去現場了解,除了原先的平面印刷廣告外,只不過是在門口檢驗票券時,親切的告訴他們,這張門票可以到XX商家兌換折扣,並在當天活動結束,也到我們店中慶祝,並開心的與我分享。
或許,很多人教導各位,贊助其中一個技巧就是【效益極大化】,但許多人卻誤解成【效益誇大化】,誠實是面對廠商的重要關鍵,如何在能力所及內做到100分,那才是贊助金額的最大價值。
在尋找贊助的過程當中,你會了解許多行業的生態,也能夠從木訥不擅長表達的小男孩/女孩,蛻變成一個能夠與人侃侃而談的高手,在活動結束之後,記得和廠商保持友誼關係,如此的你擁有的人脈存摺就是令人稱羨的。曾經有人問我:『那麼到底,這對未來有何幫助?』不敢跟你肯定,但每次的會面必須要用最完善的準備去面對,勇於挑戰,有許多因為擔任公關而順利就業的案例,因為或許哪一天貴人就在這群人當中,祝福各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